辽东栎林是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的典型代表类型之一。乔木层的郁闭度在0.5—0.8,建群种为辽东栎,树高一般在5—8米,树龄多在30年以上。林内常见的伴生乔木有蒙古栎、色木槭、大叶白腊、椴树、山杨、白桦、棘皮桦等。灌木层的总盖度约40%,在林冠较稀疏的林下灌木层盖度可达60%。主要种类有二色胡枝子、六道木、 三桠绣线菊、大花溲疏、兰荆子、照山白,平榛、毛榛等。它们常因生境的不同而分别成为灌木层的优势种。如三桠绣线菊适应性较强,在低山阴坡和中山阳坡土层较薄的辽东栎林下常成为优势种。在海拔800米以上土层较厚的阴坡,二色胡枝子在灌木层中占优势。在海拔较高处的阳坡,平榛、毛榛、六道木等常占优势。草本层的盖度约30—40%,主要种类有矮丛苔草、华北风毛菊、 地榆、唐松草、北柴胡、苍术、歪头菜等。其中矮丛苔草为优势种,在海拔较高而阴湿的林下华北风毛菊宽叶苔草等增多。
辽东栎(学名: Quercus wutaishansea Mary)是壳斗科栎属的植物,落叶乔木,高达15米,树皮灰褐色,纵裂。幼枝绿色,无毛,。叶片倒卵形至长倒卵形,长5-17厘米,宽2-10厘米;叶柄长2-5毫米,无毛。雄花序生于新枝基部,雄蕊通常8;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叶腋。壳斗浅杯形,小苞片长三角形,长1.5毫米,扁平微突起,被稀疏短绒毛。坚果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顶端有短绒毛;果脐微突起,直径约5毫米。花期4-5月,果期9月。
分布于中国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山东、河南、四川等省区。朝鲜北部也有分布。常生于阳坡、半阳坡,成小片纯林或混交林。
木材结构较粗,边材黄褐色,心材深褐色,可供建筑、器具、枕木、矿柱、车轴、船舶、船坞以及地下建筑等方面用材;也是优良的薪柴;种子可作浆纱和酿酒原料,也可制作凉粉、粉条和酱油;枝叶和壳斗鞣质可提制烤胶;是防护林、用材林、经济林和能源林的优良树种 。叶可饲柞蚕,种子可酿酒或作饲料。
落叶乔木,高达15米,树皮灰褐色,纵裂。幼枝绿色,无毛,老时灰绿色,具淡褐色圆形皮孔。叶片倒卵形至长倒卵形,长5-17厘米,宽2-10厘米,顶端圆钝或短渐尖,基部窄圆形或耳形,叶缘有5-7对圆齿,叶面绿色,背面淡绿色,幼时沿脉有毛,老时无毛,侧脉每边5-(-10)条;叶柄长2-5毫米,无毛。
雄花序生于新枝基部,长5-7厘米,花被6-7裂,雄蕊通常8;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叶腋,长0.5-2厘米,花被通常6裂。壳斗浅杯形,包着坚果约1/3,直径1.2-1.5厘米,高约8毫米;小苞片长三角形,长1.5毫米,扁平微突起,被稀疏短绒毛。
坚果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直径1-1.3厘米,高1.5-1.8厘米,顶端有短绒毛;果脐微突起,直径约5毫米。花期4-5月,果期9月。
在辽东半岛常生于低山丘陵区,在华北地区常生于海拔600-1900米的山地,在陕西和四川北部可达海拔2200-2500米,常生于阳坡、半阳坡,成小片纯林或混交林 [1] 。喜温,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。生于山地阳坡、半阳坡、山脊上。
辽东栎是一种喜温凉湿润环境的树种,也是北方落叶树种的代表种。分布区的生物气候条件为:年平均气温5-10℃,最冷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2至零下10℃。极端最低气温为-26℃,极端最高气温为38℃,年平均降水量300-650毫米。辽东栎耐寒性强,能忍耐-38℃极端低温。但对水分反映敏感,在陕北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湿润的阴坡的62年生,树高12.7米,胸径19.7厘米,而在干燥瘠薄的阳坡57年生树高4.8米,胸径12.9厘米。
辽东栎分布区土壤为褐土、普通灰褐土、碳酸盐灰褐土、山地褐色森林土、栗钙土、灰钙土、石质土等 。辽东栋宜与油松、华山松、侧柏、白桦、杜梨、栎、山杨、茶条槭、山楂、虎榛子、水枸子、北京丁香、胡枝子等多种乔灌木混交。以块状和带状混交为宜。
经济
辽东栎木材致密、坚硬、耐腐耐湿力强,不论大小径级材都可利用,可供建筑、器具、枕木、矿柱、车轴、船舶、船坞以及地下建筑等方面用材;也宜作高级家具、胶合板、室内装饰、酒桶和其它液体盛器用材,特别是作地板材堪称上等材。
种子的淀粉含量为50.43%,可作浆纱和酿酒原料,也可制作凉粉、粉条和酱油。其枝叶和壳斗鞣质的含量分别为15.26%和7.33%,可提制烤胶。
其杆枝是优良的木质生物能源,具有发热量高、火力强、耐燃烧、污染小的特点。其热值为19330千焦/千克,如以材积计算发热量,据测定,栎木每立方米大体等于松木1.5立方米、杨木1.7立方米。如以松木每立方米发热量为100,栎木相当于146,落叶松为133,桦木为128,云杉为90,红松为88,冷杉为83。栎木的发热量为6500-7500卡路里/千克,实属优良薪柴。
生态
辽东栎虽然生长缓慢,干形亦不理想,但对防止水土流失、改良土壤、抗风防火,保持生态平衡,改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,是防护林、用材林、经济林和能源林的优良树种。
在上方山地区,不仅发现了国家一级、二级保护动物,还发现了该地特有的具有原始性质的暖温带、低海拔分布的地带性植被遗迹。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又独特,是中国北方赋存古老植物物种典型地区,具有重要的科学、保护和利用价值。
上方山发现的部分动植物
猕猴
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在上方山生存的猕猴为北京地区最大的野外种群。
拐枣
上方山的特有物种,其种子及果梗入药,有活血、散瘀、去湿、平喘等功效。
中国林蛙
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,它的年生活周期可分为水生生活期和陆生生活期两个不同的阶段。
涝峪苔草
涝峪苔草是可做草坪地被植物,北京很多地区选用它进行人工栽培,作为草坪推广。
野猪
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,“獠牙”是和家猪最大的区别,野猪是上方山的大型杂食性动物。
房山翠雀
上方山的特有物种,这种植物具有极强的观赏性。
红隼
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是隼科的小型猛禽之一,捕猎前悬停观察,发现目标后俯冲攻击。
脱皮榆
在上方山及附近区域有分布,树形优美,优良绿化树种。
......
最新新闻